近视是最常见的眼睛问题,近年更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 过去曾有国际报告推算,到2050年,全球将有一半人口患有近视问题、一成人更会有高度近视问题,近视问题实在不容忽视。 想要有效预防近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何谓近视; 患上近视的成因及近视有何症状,继而了解预防近视及延缓近视加深的有效方法! 立即细阅下文,了解更多有关近视的信息!
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引起视力问题的最常见屈光不正的一种。
当近视患者看远处事物时,光线进入眼睛后会聚焦在视网膜前面,而非视网膜上,使他们无法看清远处景物。 近视度数愈深,远方景物便会愈模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报告指,近视度数升至500度或以上,则属于高度近视患者。 高度近视除了影响患者视力,更会增加患上青光眼、白内障及视网膜脱落等致盲眼疾的风险。
近视的症状
轻度近视一般看近事物不受影响,看远处则会模糊不清。 而高度近视除了看远处非常模糊,看近亦可能受影响。 当看不清时,通常会瞇起眼睛看,以减低影像模糊度,但这个动作有机会对患者眼睛造成压力,使眼睛容易感到疲累,长此下去更可能构成头痛或眼痛等问题。
近视的成因
构成近视的成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眼睛的眼角膜太弯形成过强的屈光能力,将来自远方景物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二是眼轴增长过快导致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而引致近视,其中眼轴过长是近视的最主要原因。 近视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
近视的种类
近视大致可分为两大种类:
轴性近视 (Axial Myopia):
正视眼(没有近视、远视及散光)的眼轴长度(眼角膜表面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距离)约24毫米左右6。 眼轴超过这长度就可能会出现近视,研究指眼轴增加1毫米近视可增加300度左右。
屈光性近视(Refractive Myopia):
由于眼睛的屈光度数过高,而非眼轴过长。 构成眼睛屈光能力过强的因素包括角膜弧度太弯、晶状体及房水的屈光指数过高。 部份儿童因眼睛的调节能力过强而导致看远时眼球肌肉无法完全放松,令光线无法聚焦在视网膜上,出现暂时性的近视征状,这情况称为「假性近视」。
近视是一种眼疾吗?
近视是否一种眼疾? 这是近年引发不少讨论的话题。 传统认知近视是一种眼睛的屈光不正情况,影响视力模糊不清,透过眼镜矫正便可恢复视力。 但近年有不少研究发现近视与眼疾有莫大的关系,近视患者患眼疾的风险会较没有近视的人高,包括青光眼、白内障、黄斑病变及视网膜脱落等致盲眼疾。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达500或以上)患眼疾的风险会更高,因此近视患者应及早控制,避免恶化成高度近视。
近视治疗方法
现时治疗近视的方法是通过矫正去改善视力,包括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角膜矫型镜和以激光矫视手术作矫视。
眼镜或隐形眼镜:
由眼科视光师为近视患者进行屈光检查及视力检测后,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验配眼镜或隐形眼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佩戴眼镜可以改善视力问题。
角膜矫型镜(OK镜):
这是一种特别设计在夜间睡觉时佩戴的高透气硬性隐形眼镜,可透过镜片和眼角膜之间的泪水张力去暂时改变眼角膜的弧度,达到暂时矫正近视的效果。 佩戴者在日间毋须再佩戴眼镜也能保持视力清晰。
激光矫视手术:
激光矫视手术是一项微创手术,可以通过手术改变眼角膜弧度去治疗近视。 然而具有一定风险。
近视预防方法
近视持续加深,有机会增加患上严重眼部疾病的风险,因此应自小朋友开始就要预防近视。 一日出现近视就要及早控制,6至12岁是控制近视的黄金期,家长应为子女选用适合的近视控制方案,配合良好的用眼习惯去延缓近视加深速度。
近视常见问题
近视会否突然加深?
近视患者到20岁左右会变得稳定,度数大多维持不变或三至五年左右才会有25至50度左右的加幅。
所以一般成年近视度数突然明显增加的机会小,但如果出现这情况,有可能与眼疾有关,常见有白内障,因晶状体变黄变白及厚度改而有机会增加屈光度,今近视度数改变。 而小朋友处于发育期,如长期进行近距离阅读,使用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等,亦有机会令近视快速加深。 另外,如小朋友眼睛的调节能力过强,当眼睛长时间看近而缺乏休息,眼睛负责调节的肌肉长期处于收紧状态,未能放松而出现「假性近视」。 因此当近视度数突然明显增加,应尽快进行全面眼科视光检查了解原因。
进行眼睛检查的时间应为?
眼科视光师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睛检查,而近视度数容易加深的儿童则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跟进视力发展。 视光师会为患者检查近视度数有没有变深,有没有调整、验配眼镜镜片的需要,确保正佩戴的眼镜符合患者的近视度数。